香港的家庭暴力求助個案廿年來不斷上升,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的根基。一直以推動和諧社會,預防家庭暴力為宗旨的民間團體和諧之家,成立二十年,藉著舉辦「家庭暴力歷史回顧相片展覽」,檢視本港二十年來,針對家庭暴力的各項政策及服務發展,期望特首在將會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能加強預防家庭暴力政策及服務,並促請各界毋忘「天水圍家庭慘劇」給我們的教訓,合力推動和諧社會。
1994年沙田隆亨村啞鈴殺妻事件;2002年慈雲山家庭倫常慘劇;2004年天水圍家庭慘劇.... 慘劇接二連三發生,揭示本港婦女及兒童受虐情況依然嚴重,根據和諧之家統計資料顯示,04/05年入住和諧之家庇護中心的數字較85/86年的上升達65%,而熱線求助數字上升幅度更達28倍(見表一及表二)。求助數字的上升,一方面反映家庭暴力問題每況愈下,但另一方面亦反映社會人士增加了家庭暴力認識及有關的社會資源。
二十年前,家庭暴力在社會中是一個禁忌,屬於個人的家事,而社會上亦欠缺公眾教育及社會服務協助受虐婦女及家庭,故很多婦女以啞忍方式處理家庭暴力。二十年後的今天,在各專業團體及政府的努力下,受家暴困擾的人士已獲得較完善的服務支援,可惜在實踐「零容忍家庭暴力」的政策上,仍有一段距離。
處理家庭暴力方面,政府於1986年成立〈家庭暴力條例〉(Cap.189),以保障受害人士的安全。還有,於1990年,修訂「離婚人士有條件恩恤安置」,讓受虐婦女及兒童在進行離婚訴訟期間,有權暫住公屋。為加強及有效處理家庭暴力事件,政府於1995年,成立首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 - 「防止虐待配偶工作小組」,透過不同部門互相協調,有效處理配偶虐待的問題。另外,政府亦於2003年推行處理家庭暴力新措施,讓警方可在沒有當事人的同意下,也可把家庭暴力個案轉介給社工跟進,避免家庭暴力事件惡化。「婚內強姦」屬刑事罪行一項亦於2002年修訂,以保護婦女免受性虐待。(見表三)
雖然如此,有關政策仍未能全面遏止家庭暴力的發生,我們期望政府可在將會發表的施政佈告中,加強在立法及司法上配合,優先考慮實施法庭判令施虐者輔導計劃、於高危區成立由社工及警方組成的「家庭危機處理小組」試驗計劃、以及盡快修訂搜證程序,以落實「絕不容忍家庭暴力政策」。
和諧之家以保護受虐婦女及兒童,協助他們重建個人的自尊及自信,並為施虐者提供輔導及指引,以終止家庭暴力循環發生為目標。此外,藉著公眾教育,宣揚預防家庭暴力,共建和諧社區之重要性。二十年來,和諧之家不斷開拓新服務,在家庭暴力的工作中,一直扮演先驅者的角色。當社會上還未有任何服務予受家庭暴力困擾的婦女時,和諧之家已率先於1985年開設庇護中心,為受家庭暴力困擾的婦女及兒童,提供短暫及免費的住宿服務。為全面照顧受虐婦女的生理及心理,於1986年,成立第一條婦女求助電話熱線,為有需要的婦女提供情緒上的支援,並在服務過程中不斷作出檢視,有感於服務的需求,24小時婦女求助熱線亦於1999年展開服務。
鑑於家庭暴力的情況日益嚴重,而和諧之家深信預防及教育的工作是相當重要,故於1992年,首推全港第一隊專門防治家庭暴力的社區教育隊 -- 「新家庭社區教育計劃」,以徹底解決家庭暴力的問題。除了受虐婦女外,兒童也是家庭暴力的存倖者,他們同樣受到家庭暴力的傷害。故和諧之家在1994年成為第一間機構倡議社會關注暴力家庭成長中的兒童之困難及需要,並於1997年開展及研究兒童目睹家庭暴力的問題,為推出更適切的服務以協助受家庭暴力影響的兒童作準備。
而在暴力事件中,施虐者要為暴力行為負上全部責任,和諧之家於2000年首創施虐者輔導服務,以更全面的手法處理家庭暴力問題。與此同時,家庭暴力的問題非常複雜,單靠社工專業並不足夠,和諧之家於1995年已參與製作首份跨界別處理配偶守則,累積經驗,為2001年開拓「新希望行動」危機處理小組而奠下基石。
更重要的是,和諧之家將家庭暴力的問題由個人層面,正面提昇至社會層面,讓更多的社區人士認識家庭暴力。故於2004年,本會於天水圍區開展「守望星計劃」,以推廣鄰里互助,建立居民支援網絡為目標。另外,本會更計劃於2006年落成全亞洲首間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可繼往開來,為終止家庭暴力而努力。
和諧之家於今天舉行「香港家庭暴力20年歷史的回顧」相片展覽揭幕儀式,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太平紳士、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梁劉柔芬太平紳士、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馮伯欣先生、警務處刑事支援刑事部總警司劉識添先生、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署理主任黃陳碧苑博士、和諧之家董事局主席黃慶春法官等,。相片展覽於今天及明天於香港城市大學舉行,時間為上午十時至晚上十時,歡迎市民參觀。查詢電話:25220434
24小時(婦女)求助熱線﹕2522 0434
Man(男士)熱線:2295 1386
年份 |
婦女數目 |
兒童數目 |
入住人數 |
2004-2005 |
263 |
250 |
513 |
2003-2004 |
218 |
193 |
410 |
2002-2003 |
217 |
217 |
434 |
2001-2002 |
210 |
236 |
446 |
2000-2001 |
208 |
226 |
434 |
1999-2000 |
202 |
222 |
424 |
1998-1999 |
174 |
202 |
376 |
1997-1998 |
165 |
189 |
354 |
1996-1997 |
164 |
233 |
397 |
1995-1996 |
161 |
166 |
327 |
1994-1995 |
126 |
156 |
282 |
1993-1994 |
100 |
114 |
214 |
1992-1993 |
142 |
169 |
311 |
1991-1992 |
125 |
145 |
270 |
1990-1991 |
164 |
185 |
349 |
1989-1990 |
141 |
149 |
290 |
1988-1989 |
103 |
102 |
205 |
1987-1988 |
159 |
163 |
322 |
1986-1987 |
166 |
196 |
362 |
1985-1986 |
156 |
155 |
311 |
總數 |
3364 |
3368 |
7031 |
資料來源﹕和諧之家庇護中心
年份 |
求助來電數目 |
2004-2005 |
10457 |
2003-2004 |
8542 |
2002-2003 |
9542 |
2001-2002 |
8411 |
2000-2001 |
8190 |
1999-2000 |
6648 |
1998-1999 |
6021 |
1997-1998 |
4836 |
1996-1997 |
4041 |
1995-1996 |
3378 |
1994-1995 |
3210 |
1993-1994 |
2981 |
1992-1993 |
2544 |
1991-1992 |
1062 |
1990-1991 |
1575 |
1989-1990 |
1652 |
1988-1989 |
379 |
1987-1988 |
498 |
1986-1987 |
365 |
總數 |
84332 |
資料來源﹕和諧之家庇護中心
年份 |
和諧之家日誌 |
社會回響 |
1985 |
開設全港首間專為受虐婦女及兒童而設的庇護中心,提供短暫及免費的住宿服務。成立至今,已有7,000多名受虐婦女及兒童受惠。
|
翌年,社會福利署於本港成立第二間庇護中心。 |
1986 |
第一條婦女求助電話熱線開始運作,以為婦女提供情緒支援。過去二十年,已接獲81,332個求助電話。
|
同年,〈家庭暴力條例〉(Cap.189)正式生效。 |
1990 |
和諧之家協助離舍婦女成立「群福婦女權益小組」,發揮助人自助的精神。 |
「群福婦女權益小組」成功爭取「離婚人士有條件恩恤安置」,使受虐婦女及兒童在進行離婚訴訟期間,有權暫住公屋。 |
1992 - 1994 |
為更徹底解決複雜的家庭暴力問題,首推全港第一隊專門防治家庭暴力的社區教育隊 -- 「新家庭社區教育計劃」。 |
1994年沙田隆亨村發生啞鈴殺妻事件,和諧之家 -「新家庭」快速回應有關事件,並將個人層面的暴力事件,提昇到社會層面來回應,成功引起社會對家庭暴力的關注。
|
1995 - 1996 |
參與製作首份跨界別處理配偶守則,累積經驗,為開拓跨專業合作而奠下基石。 另外,鑑於兩間庇護中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和諧之家促使政府成立第三間庇護中心。
|
首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 - 「防止虐待配偶工作小組」正式成立,透過不同部門互相協調,有效處理配偶虐待的問題。 社會福利署開設第三間婦女庇護中心 -- 恬寧居。 |
2000 |
開設施虐者輔導服務,有效停止施虐者的暴力行為。 |
2005年政府計劃加強資源,開展施虐者輔導服務。
|
2001 |
本會建立首隊以醫療、警方及社工人員跨專業服務團隊處理家庭暴力個案 --「新希望行動」危機處理小組,在基督教聯合醫院、屯門醫院及將軍澳醫院的急症室,先後派駐社工駐守。至今,一共處理855個個案,成效顯著。 於2002年,和諧之家總幹事於立法會上建議於處理家庭暴力個案上,檢控施虐者的責任應交予政府而非受虐婦女,以減輕婦女之壓力。同時,本會更建議當警察接觸到家庭暴力個案時,應儘快轉介至社工跟進,以減輕家庭暴力所帶來之禍害。
|
政府於2003年推行處理家庭暴力新措施,讓警方可在沒有當事人的同意下,也可把家庭暴力個案轉介給社會福利署之社工跟進。 |
2002 |
慈雲山家庭倫常慘劇發生, 和諧之家率先在立法會的意見立場書上提出「零度容忍家庭暴力」,並同時提出庇護中心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
|
同年,第四間庇護中心成立 -- 保良局昕妍居,而立法會亦通過修訂,清楚列明「婚內強姦」屬刑事罪行。 |
2004 |
於天水圍推出全港首個以建立和諧社區為目標的「守望星計劃」,藉以提升天水圍居民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及培養互相守望的支援網絡。
|
天水圍家庭慘劇發生,衛生福利及食物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批出七十萬元資助「守望星計劃」,於天水圍區推動預防家庭暴力工作。可惜司法及立法制度仍未見改善,以有效遏止家庭暴力的發生。 |
2005 |
「守望星計劃」強調官商民合作,以提升社會資本,共建和諧社區。而計劃概念亦獲得商界認同及支持。 一直以來,和諧之家倡議社會上應有專門的團體,以整合家庭暴力的工作及預防家庭暴力之發生。
|
獲得西鐵的支持,在天水圍站設立和諧站,以加強天水圍區的支援網絡。 和諧之家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預計於2006年落成的全亞洲首間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期望以多元的預防及補救服務去終止家庭暴力。 |